本帖最后由 焦点 于 2010-9-8 13:46 编辑
世博会汉堡案例馆“汉堡之家(网上汉堡之家)” 汉堡之家的原型,位于汉堡海港新城的H2O屋 腾讯世博媒体联盟前方报道 在世博会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,一幢暗红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。它像是几个拉开的抽屉堆叠在一起,还有不少红色的“触角”穿透墙体,颇有些科幻色彩。这是汉堡案例馆“汉堡之家”,里面的工作人员会告诉你,这是一栋“被动屋”。
最节能的“被动屋”在上海
何为“被动屋”?顾名思义,这种建筑几乎不需要“主动”地从外界的电网输入电能。走进汉堡之家,你找不到一台空调,但仍然会觉得非常舒适。这栋建筑的室内气温,将常年保持在25℃左右。
“被动屋”诞生于1996年的德国达姆施泰德。这种建筑只需少量能源启动,之后就几乎不再需要外部供电。如今,“被动屋”已经遍布德国乃至欧洲各地。它有着严格的节能标准,汉堡之家是中国国内第一座“被“我们最节能的住房不在德国,在上海。”在5月31日汉堡馆日时,汉堡第 第一市长欧勒·冯·伯斯特亲临汉堡之家,自豪地向与会者推介这座神奇的建筑。德国普通节能型住宅的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360千瓦时,当地最先进的“被动屋”可将能耗降到120千瓦时。而在世博园区的汉堡之家,这个数字只有50千瓦时。
“被动屋”的造价高出普通房屋10%,但由于其大大降低了能耗,日子一久反倒显得更加实惠了。
汉堡之家的“血脉”
仔细观察汉堡之家,你会发现不少有趣的细节。这里一直门窗紧闭,红色“触角”也在建筑内部蔓延伸展。如果能站在高处俯瞰,你能看到大半的屋顶被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覆盖,达到450平方米。
汉堡之家的节能保温的奥秘,被其工作人员用“两个系统”轻松解答。“一个是水循环,依靠的是地源热泵系统;一个是风循环,靠的是高效新风系统。”两大循环系统像是建筑的血脉神经,那些奇特的红色“触角”,就是循环系统艺术的表达。
汉堡之家从地底35米深处抽取地下水和地热能源。通过地源热泵系统,水流经整个楼体,最终回到地下。在炎炎夏日中,清凉的地下水时刻不停的循环,带来舒适的温度。而一旦到了冬天,地下水会比地表温暖,而提取的地热能源也可为保暖发挥效用。
而新风系统负责密闭空间里的空气流通。外界空气通过3个换气扇进入建筑内部,系统对其进行粉尘过滤、加温或降温、加湿或抽湿。因此,在房间内部地板上的进风口边,你感受到的已经是清新宜人的空气。房间的天花板上还装有出风口,负责排出被室内活动污染的废气。
全封闭的舒适空间
当然,汉堡之家的神奇功效不仅仅是两大循环系统的功劳。屋顶的光伏发电板是“被动屋”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,为整座建筑提供少则半数多则八成的用电量,并且包揽了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运转所需的能量。
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也不仅仅只是循环保温,还能进行能量“回收”。无论是地下水和室内外空气的余热,还是人体活动以及家电等产生的热量,都能被系统“收入囊中”,转化为支持整座建筑运行的能量。据悉,“被动屋”对热量的回收率至少可达到90%,对冷量的回收率也有至少80%。
为了让保温成果达到最佳,汉堡之家被打造成几乎全封闭的建筑。门窗不轻易打开,连百叶窗都根据光照强度调节开关,保证内外环境相对隔绝。汉堡之家的每一扇窗户都有三层玻璃,中间有一层惰性气体,可以更好地保持恒温。建筑墙体足足有三层,厚达55厘米,其中就包括一道保温层。就连砌墙的砖块都是经过特别烧制,密度很大有更好的隔音、隔热效果。
细心的游客可能还会发现,汉堡之家打破了中国民居的传统习惯,选择了“坐南朝北”。这是为了适应上海夏天湿热的环境,避免日照,保持室内阴凉。“或许人们要试着改变一些习惯。”伯斯特称,不必担心这种改造会让住户在冬天忍受阴湿,“被动屋”高效的保温除湿系统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“被动”的生活方式
试想一下,如果住进这样的“被动屋”,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?不用担心会得“空调病”,不用担心春夏之交的时候衣服被褥都潮乎乎的,至少,你不会在常常面对令人咂舌的电费单,尤其是在盛夏和隆冬时节。
用太阳能发电,依靠水和空气的循环调节温度,加厚墙体和门窗保持室内恒温……汉堡之家的节能保温措施,依靠的或许不尽是高不可攀的顶尖科技。而在德国科学家充满创意地设计与安排下,打造出了一幢理想的居室。
汉堡之家的原型在德国汉堡市的海港新城,这是一片从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仓库区改造而成的新城区。在旧时的码头水道边,有着许多这样抽屉型的建筑,大多是商住两用建筑,大大节省了居民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与能量。“Home to Office”的模式,正是汉堡之家原型H20屋名字的来源。
H20屋并非“被动屋”,不过也是一幢节能型建筑,其节能原理与汉堡之家相同。德国的绝大部分建筑有节能要求,除了近年来按照标准打造的新建筑,老建筑也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改造。可以说,“被动屋”引领的节能建筑风潮早已不再是一种概念或是技术,已经成为实实在在并广为大众接受的生活方式了。(文/图 衣薇)
|